演员“耍大牌”一直是热搜榜里备受争议的焦点。
对于公众而言,演员们的高薪收入是否合理早已成了敏感话题。
毕竟寻常老百姓起早贪黑一年赚回来的钱,还不够某些艺人一天的工资多。
那么当发现对方在唯一能体现价值的事上也能耍性子,不把他喷成筛子才怪。
而对于影视剧的导演而言,如何与“耍大牌”的演员合作更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
众所周知,影视剧拍摄现场往往会出现很多变故,导致拍摄计划不一定能卡点完成。
由于拍摄周期通常不会因为突发事件而延长,那么剧组就不得不加班拍摄弥补损失。
面对这样的“不可抗力”,只要不是和导演的关系太差,稍微有点敬业精神的艺人都会选择服从剧组安排,以便能完成相应的戏份。
但往往有一些爱“耍大牌”的艺人和经纪公司,会完全无视剧组的进度和导演的要求,以合同约定为由提出各种刁难,导致剧组因为缺人而没办法拍摄相应的戏份。
最近香港知名导演尔冬升就遇到这样一个艺人。
当时尔冬升正在拍摄新片《海的尽头是草原》,由于遇到意外没法按时完成当天的拍摄,所以他决定让剧组加加班,弥补进度上的不足。
然而有一个演员却在经纪公司的指示下偷偷离开剧组,待尔冬升知情后人早就走远了,害得尔冬升一口老血涌上心头,血压飙到198。
事发后,尔冬升通过自己的社交软件发了一通牢骚,并附上丁程鑫和王锵安慰自己的合照。
从三人的表情以及配文可以看出,尔冬升的确是被这种行为气得不轻,但却无力改变现状。
比起只能大发牢骚的尔冬升,同为知名导演的李少红在处理演员“耍大牌”时就淡定得多。
在最近刘嘉玲主持的访谈节目《对照记》里,李少红被问及如何应对不合作的演员时,直接就淡然表示“删掉他的戏,正好改改剧本”。
为何同样面对“耍大牌”的艺人,李少红能做到淡定删除对方戏份,尔冬升却只能被气个半死然后发动态吐槽呢?难道因为来自香港的尔冬升水土不服,压不住跋扈的“地头蛇”吗?
楼主认为,尔冬升面对耍大牌的艺人,之所以深恶痛绝但又无可奈何的,深究原因并不一定是向资本和流量妥协。
许多人觉得,会“耍大牌”且敢“耍大牌”的演员,往往都是有流量撑腰、有资本支持的当红人物,甚至有可能连正在拍摄的影视剧都是为他量身订造的。
但事实上,真正当红的艺人都十分珍惜羽毛,极少会做出这种有损形象的事。哪怕真的因为行程冲突无法完成拍摄,团队也会尽量与剧组协商弥补措施,不会一言不合就翻脸。
毕竟在信息爆炸的互联网时代,当红艺人只要有一丁点负面新闻就足以自毁前程,更别说去得罪正在合作的导演了。
所以,往往敢给导演甩脸色、在剧组里“耍大牌”的艺人,反而会是一些不怎么出名的“新人”。
因为“新人”刚刚签约经纪公司,所以会被当成摇钱树一样到处派遣跑穴。对于自己的行程,这些“新人”其实一点话事权都没有,全凭公司安排。
而那些经纪公司大多数是在国内娱乐业蓬勃发展时野蛮生长起来的小作坊,他们根本不在乎旗下艺人发展得好不好,只着眼于如何能迅速变现,榨干艺人的价值。
李少红是京圈闻名的导演,和国内许多大型的影视制作公司都有紧密的联系,深知这些小作坊的作风,所以遇到“耍大牌”的情况时能毫不犹豫地选择解除合作。
尔冬升虽然也是资深的行内人,但自《我是路人甲》和《三少爷的剑》后,很少来大陆拍戏,业务重心依然放在香港,所以对这些野蛮生长的小作坊不太熟悉,才会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被对方摆了一道。
所以说,尔冬升这条“过江龙”的确没有压过“地头蛇”,但“地头蛇”却不是跋扈的当红艺人,而是野蛮生长、业务素质低下的经纪公司。
根据最新的消息,尔冬升为了避免网友对剧组其他演员产生误解,已经主动交代了“耍大牌”的是一名13岁的小演员。但他同时表示“耍大牌”的不是演员本人,是背后的经纪公司。
然而从尔冬升的这条动态我们可以看到,他依然对小作坊的不负责无可奈何,只能把皮球踢给投资方处理,让这些内地的影视公司出面解决双方的矛盾。
我是一木支危楼,大家对“同样面对“耍大牌”的艺人,李少红能淡定删戏,尔冬升只能生闷气”有什么看法?欢迎在下方留下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