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门庆为何会被武松“反杀”,是真的打不过吗?200年后谎言被戳穿

麻花影视Aaron影视资讯人气:769时间:2024-08-20 01:02:41

世人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这话强调一个常见现象,如果人们都习惯某个事实,如果将残酷的真相公布,恐怕很难被世人所接受。在娱乐圈中,总以正面形象示人演员,突然爆出负面绯闻,在网上就会掀起很大风波。

武松在读者心中,就是英雄“化身”,吸引不少读者。在《水浒传》中,施耐庵用精彩文字,详细描述这个人,对他评价颇高。凭借着高超武功,在江湖上闯出一番天地。

读者印象最深刻故事,就是他为兄报仇,与西门庆对峙。然而200年,一部书出现让人们意识到,事情并非那么回事。

一、社会热点事件

武松本身是小说中杜撰人物,这个角色不仅在小说《水浒传》中提到,在小说《金瓶梅》中,也出镜过。虽然是同一个人,但200年后《金瓶梅》提到武松,与《水浒传》中讲述那个大英雄,角色反差相当大。

大唐名臣魏征曾经讲过,兼听则明,偏信自爱。有时候一件事,在别人嘴里是这么回事,等到别人嘴中有可能是另外一回事。若是详细了解一件事情,不妨多询问一下别人,最大程度还原事情真相。

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杭州保姆纵火一案,时隔多年之后,再度引发公众关注。没有想到这么多年之后,事情竟然来了一个大反转,众人心目中的“好丈夫”,竟然有这么一面。网友对于林生斌态度,算是360度大逆转。虽然他在网上多次为自己辩解,不过很难扭转大众对其认知。

我们在看小说时,有时候也不必过于较真。《三国演义》这部小说,外界评价就是3分真7分假,那些人物是真的。不过中间他们讲的话,以及一些细节不一定为真的。这部小说,本身尊刘贬曹,让它的真实性大打折扣。

二、《水浒传》的打虎英雄

在《水浒传》中,武松是一个正面的角色,本人为梁山好汉之一。他出身于平民家庭,因缘巧合之下,习得一身好武功。因为性格倔强,爱打抱不平性格,造就一生坎坷。在书中形象十分饱满,面对世间不公平之事,敢于挺身而出。

武松性格特点很突出,爱憎分明就是第一印象,有怨报怨有仇报仇。武大郎是他兄长,兄弟两人关系颇好。得知哥哥被嫂嫂和西门庆杀死,手刃凶手,为兄长报仇。

书中他虽然不是男一号,但篇幅挺多,可见作者对于这个人物很赞赏,其中大家印象最深刻就是怒杀西门庆。

这段写的让人拍案叫绝,在电视剧中那个片段,看的让人相当激动。先是在家中设好宴席,诛杀了嫂嫂和王婆,然后来到青楼,找到正在寻欢作乐西门庆。对方也一身的武艺,两个人在酒楼上打斗一番。

事实上西门庆,并非一个纨绔公子,也是有真本事,否则不会在阳谷县地位这么高。两人刚见面时,他并没有立马逃走。中间还踢掉,武松手中武器,奈何你强他更强。武松的天生理神力,让西门庆无计可施,最终被其杀死。

三、两百年后《金瓶梅》给西门庆“翻案”

时隔200年后,《金瓶梅》这部书横空出世,它是第一部由文人独立创作杜撰小说。在书中提到武松,西门庆,潘金莲等人物,两部小说的“重合度”蛮高。作者写的这部小说,只是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抱着这个目的,自然小说就没有存在杜撰必要,因此真实性更高一些,因此读者难免会拿来对比。事实上这部小说,对一些当时比较广为流传的社会热点进行记载,有些东西是有事实依据可以参考。

在我们认知当中,觉得武松杀西门庆,算是一件轻而易举事情。然而在《金瓶梅》中完全是一个谎言,在现实生活中武松不可能杀死西门庆。

武松那时并不在阳谷县,西门庆在当地算是一个有头有脸之人,本身的武艺很高超。武松在当时,只能算是一个小人物,两者根本没有可比性。

大结局西门庆不是被武松杀死,而是死于疾病。关键是他和大奸臣蔡京认识,在官场当中地位颇高,哪怕做尽恶事,依然没有受到相关惩罚。生前算是享尽荣华富贵,与官府往来十分密切,娶了多房妻妾。

四、世人如何评价此事

当时的西门庆代表就是官府,他们身居高位,对百姓们进行压榨。像西门庆这样的人,在那个时代有不少,底层人士对于这种人,多数敢怒不敢言,活在水深火热当中。只能心中想象一个行侠仗义人士,将其痛扁一顿。

《水浒传》中梁山有不少知名的好汉,武艺高强之人不在少数。武松跟随宋江南征北讨,参与多次大战。征讨方腊过程中,被飞刀击伤,失去左臂。选择在寺院修行,享年八十岁。他的事迹满足了,人们对于英雄认知,因此才被广为流传。

这个人物本身是杜撰的,历史上虽然有武松这个人,不过并没有上梁山。《金瓶梅》中西门庆,和《水浒传》中西门庆,他们唯一相同点,都是阳谷县“地头蛇”,和潘金莲确实有关系。书中结尾处,潘金莲被武松杀死。

小结

宋朝是中国唯一一个毁于外族朝代,在那个时代国家的GDP挺高,远超过西欧。百姓们的日子,过的还不错,虽然他们对于官府,确实有不满,但是不会盲目造反,哪里会有那么多大英雄。事实上宋朝最大敌人在外面,百姓对朝廷认可度,还是挺高的。

关于西门庆和武松“历史”,两部书竟然会有这么大的分歧,对于后人来讲,更有很强的警示意义,评判一个人不能过于情绪化。历史上某些知名人物,虽然多次会在影视作品提到,不过不一定为真的。如果想要了解一件事情真相,不妨多问多思考,切勿轻易下结论。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优秀电影推荐

更多

本站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至jmlliu@outlook.com (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 2025 麻花影视 苏ICP备888888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