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主旋律电影《革命者》破局背后,监制管虎推了一把

麻花影视Aaron影视资讯人气:606时间:2024-08-16 01:02:44

作者 / 1674

管虎总是能不负期待,如正在热映的《革命者》,在电影市场的献礼热潮中,《革命者》无疑是一处独特的存在。

有人说“这是一部带有浪漫主义的红色电影”,也有人说“感谢还有《革命者》这样坚持做个人传记的历史题材电影”,还有人说“即使流了好多眼泪,还是可以满怀希望、明媚地走出电影院”……热议纷纷与深情款款中,可以看到这部献礼片的深入人心。

《革命者》背后,管虎以监制身份既支持内容创作,也扶持新锐导演徐展雄完成了一部高质量的献礼建党百年片。这几年,管虎的身份也越发多元,除了做导演,还通过监制工作提携和帮助不少行业新人,各类影节、影展的创投会上也总有管虎、梁静二人的身影。

“不愧是管虎”,也常常成为大家的感叹,在这样的高度期待和信任背后,管虎值得。

一次突破主旋律的主旋律片

相比以往,《革命者》以其独特风格呈现了献礼片的新一面——影片用与时俱进的创作思维和现代电影语言建立了一场穿越时代的对话,让如今的观众、尤其是青年人更加深切感受到李大钊的精神力量,并为之感动和鼓舞。

正如有观众说“感叹革命先烈的伟大,是他们的付出和牺牲才有了这繁华盛世”“革命者在黑暗中的求索,以自己的青春换来国家的青春,值得和平年代的我们所铭记”,观影后的热血沸腾也正体现出影片所蕴藏的强大的精神及情感力量。

作为一部献礼作品,《革命者》侧重人物传记,集中呈现了革命先烈李大钊牺牲前38小时的历史故事。独特之处在于,影片采用了多线叙事手法,从不同人物视角切入、交织形成对于李大钊人物形象的塑造,既带来耳目一新的主旋律影片观影感受,也让人物主角的光辉形象呈现更生动立体。

近些年来主旋律影片发展兴旺,也出现越来越多创新形式,打破了这一影片群体一贯的刻板化、教条式印象,而《革命者》的出现无疑是对于主旋律影片创作的又一次突破。具体来看,影片主人公李大钊是所有中国人都非常熟悉的革命先烈,其英雄事迹是出现在小学生教科书上的,那么如何塑造这样一位人尽皆知的伟人形象、如何用电影短短的两小内容展现其光辉伟岸的一生、如何让百年前的历史对于当下的观众起到感染和鼓励的作用等,凡此种种都是《革命者》创作面临的问题。

从影片来看,《革命者》其实也很好地、并且超出预期地解决了这些问题,例如运用插叙、倒叙等方式,既使得影片内容更具吸引力,也是从更多维度丰富了影片层次;又如结合不同历史人物的视角展现其与李大钊之间的往事,不仅塑造了更全面立体的主人公形象,也间接打造出生动丰富的历史群像;还有影片在画面、视觉风格等方面的呈现也更符合当下电影观众尤其是年轻人的口味,令影片能够在观众群体间更好地完成沟通与传播。

同时,创新性是《革命者》最大的一个创作特点。如在内容形式上采用多线叙事,这是以往主旋律影片未曾有过的。又如影片不仅展现李大钊身为伟人的一面,也关注到其生活化的一面,如此拉近了观众与伟人之间的距离,让大家看到其亦有烟火气的一面。此外,影片内容创作中也遵循“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原则,大事件都有历史原型的,而小事则根据历史依据在一定程度内发挥,如此更加完善了李大钊的人性光辉。诸如这样的大大小小的创新让《革命者》上映后带来更新颖的观影感受,当然也为后面的主旋律影片创作提供了更丰富的思考方式与经验。

从影片最终的主题树立和情感传递来看,多线叙事的形式也让最后高潮时刻的到来犹如“百川汇合”,达到更为强烈的情感力量爆发,就像许多观众所说“真的是一部让人内心感动、又心潮澎湃的电影”“《革命者》看完意犹未尽”“很棒!全程都是我的泪点”。

在目前上映的献礼作品中,《革命者》以猫淘豆9.4、9.4、7.5的评分表现不俗。且从受众画像中可以看到,20-24岁年龄受众占比达到35.5%,这也直接体现出影片在年轻群体中颇受欢迎,影响力不俗,而让年轻人通过主旋律影片了解和学习历史,不忘先辈精神,这也正是主旋律影片达到的更深层次意义。

华语影坛独一个儿的“老虎”

创作《革命者》,也是对于主旋律影片的一次突破,而这样的画面在管虎过去的创作道路上是屡见不鲜的,回看管虎的作品,基本上总是在突破传统,创造独特。

早前报道中就有媒体说“管虎在中国电影圈里算是一个另类”,因为同属第六代导演,无论是作品风格还是创作发展路径,管虎相比其他几位来说都更独特一些。

如2000年后,贾樟柯、王小帅、娄烨等人凭借其代表作流转于国际电影节舞台,而这个时候的管虎拍出了如《黑洞》《冬至》《生存之民工》等高口碑电视剧;又如在这些导演的作品当中,更多注重由内向外的社会性表达以及内在情感的艺术化展现,像是贾樟柯对于家乡的念念不忘、王小帅关于青春的质朴表达以及娄烨迷离镜头中的怅然与深邃,而管虎的作品多年来都呈现出强烈的“硬”质感,如《斗牛》《杀生》《老炮儿》等,从片名都内容都有粗砺之感,而这股“硬”也树立起管虎的作品风格。

管虎作品的“硬”,大多数时候对于内容形态、人物形象以及影像风格等,如《斗牛》《杀生》《厨子戏子痞子》等影片在视觉上具备第一眼冲击力,又如《老炮儿》《八佰》《金刚川》等主要以血性男儿为主要塑造对象。

“硬”是管虎作品的风格,但并非全部,以其几部代表作品来看,《八佰》展现了一场艰苦卓绝的守卫战,而在枪林弹雨背后最动人的其实是八百壮士的人性光辉;《老炮儿》讲述了一场北京城根下关乎“规矩”的江湖风云,但“规矩”之下塑造了一位有情有义的老炮儿形象;还有《斗牛》当中憨傻的牛二于黄村里守护着一头牛,但他保卫的其实是人类最本真的质朴,从这些作品的内核表达来看,最动人的其实往往是“硬”之下的“柔软”,即对于人性、对于社会、对于时代的深切关照与思考。而这也正是管虎作品最独特也最具价值之处,他能够将刚柔并济在作品中调和搭配得刚刚好,以“刚”衬“柔”,“柔”中亦有“刚”,最终达成影片内容精神与情感构建的丰富与感人。

创作者的作品与其本人也往往是统一的,这些作品也仿佛体现出管虎个人的特质,一米九的大高个、黑框眼镜、常年蓄须,身边的人都喊他“老虎”,而在管虎的内心,其实以深情对待世界、对待创作的,他给出的答案就在《斗牛》《杀生》《老炮儿》《八佰》以及正在上映的《革命者》中。

这样的管虎,在华语影坛中的确是个独特的存在。

管虎在寻找更多“管虎”

这几年来,管虎愈加忙碌,除了操盘自己的导演作品外,也为不少行业新人的初创道路保驾护航,作品形式包括院线电影、剧集、网络电影等,内容题材也丰富多元,像《鬼吹灯》系列剧集、如今的《革命者》等,都出自管虎及其背后的7印象文化。

打造作品之外,推动行业发展的关键在于“育人”,人才的生生不息才是行业滚滚向前核心动力,管虎、梁静也早就意识到这一点。梁静在此前的采访中就说过“原来工作室的时候所有人都围绕着管虎转,他有什么作品就做什么,但他一个人的精力和作品产出是有限的,身边还有很多好的资源以及需要帮助的年轻创作者,应该把这些资源更好地整合给真正需要的人。”

由此,7印象文化便从从前的“管虎个人工作室”发展成为新人成长的一处基地。如《鬼吹灯》系列网剧导演费振翔早前是演员,被管虎发掘后成为导演执导了《鬼吹灯之黄皮子坟》《怒晴湘西》《龙岭迷窟》等一系列高口碑网剧,如今已然成长为业内有口皆碑的代表。正在上映的《革命者》同样是“老带新”的合作模式,导演徐展雄也是业内新人,管虎为其新作担任监制既保证了作品品质,也是对于新人尽提携之力。

近年来,管虎和梁静已经成为各类新人培养计划中的老面孔,在多届FIRST青年影展、上海电影节亚新奖及青葱计划中,二人都担任过从主席到评委等不同职务,同时也是上影节、平遥影展等平台的创投单元的常客。通过与青年创作者的交流沟通,管虎和梁静不仅为他们提供建议和支持,也发掘出不少人才吸纳入自己的人才培养体系,集公司之力为有才华的创作者铺垫发展之路。

去年的平遥影展上,7印象文化推出“7望计划”, 旨在发掘优秀的原创内容和影视人才,为年轻电影人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为中国影视行业输送新鲜血液,为中国电影尽一份绵薄之力。包括《革命者》在内,已经有多位新导演携其作品加入7望计划,如那嘉佐《街娃儿》入围了第74届戛纳电影节“一种关注”单元,这也是今年唯一入选戛纳官方单元的中国大陆影片,还有蒋佳辰的《没问题》入围了今年FIRST影展主竞赛单元,高临阳的《再团圆》获得上影节WIP大奖、并入围香港电影节、柏林电影节青年导演单元,此外,由梁静担任监制的女性系列电影也在积极推进中,如耿子涵的《小白船》已于本月初开机,戴晓路的《旅途愉快》也正在筹备当中。

在今年的青葱计划中,管虎出任主席,梁静作为制片人评委,两人也从创投项目中发掘了两位青年创作者及其作品,包括田宇的《猪杀》和刘子洋的《惹是生非》。

可以看到,将优质资源整合、匹配给有才华的创作者、助力年轻人完成梦想的同时更是在为行业挖掘核心动力,管虎、梁静及7印象文化在做的这件事本质上是服务于全行业优质内容创造体系的。而在“管虎监制”“梁静监制”等标签下,不仅意味着更多精品的诞生,也是行业传帮带精神的一种彰显。

由一个人,成为一群人,由一个独特的存在成就一片惊喜的未来,由管虎带头、正在中国影视行业上发生的这件事,着实令人兴奋。

优秀电影推荐

更多

本站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至jmlliu@outlook.com (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 2025 麻花影视 苏ICP备888888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