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布瑞五
跟风骂“她们”?认真你就输了。
这两天网上冲浪,刷到一条火药味很浓的推送:
第一反应: 杨紫到底做了什么,能让前辈那英说出这种话?
点进去一看,却发现又被骗了:
这段对话,其实不过是剧本杀综艺《萌探探探案》里的一段剧情而已。
你以为她们不和。
然而,在收割了15亿阅读量后,
她们却反手一起回应: 我们闹着玩儿呢,我们好着呢,是你过度解读。
然而,还有入戏太深的好事者,认为这是杨紫被前辈霸陵后的无奈之举。
甚至有人在杨紫的微博下留言:
“杨紫,求求你别忍那英了,好吗? ! ”
仔细想来,这几年,我们被那英“骗”得还少吗?
哪里有那英,哪里就自带话题。
而类似的国产综艺里,也不乏那英这样的“热搜收割机”。
比如《青春有你》里的“小作精”虞舒欣。
比如《演员的诞生》里,当场扔鞋的章子怡。
比如《浪姐》里,“口出狂言”的宁静。
比如《花儿与少年》里的冷场王许晴等等。
其实,说句公道话,也不能全怪嘉宾。
因为,这些节目,都是有剧情和人设的。
被骂上热搜的“那英们”背后,是疯狂圈钱的无良节目组。
而“那英们”拿到的剧本,就是负责制造争议,让节目一开播,就能冲上热搜第一。
每次你都以为她们要和别人打起来了,然而每一次,都是节目组满满的套路: 哎~骗你的,就是逗你玩儿~
节目组靠着在广告中插播节目、充会员氪金提前看等一系列骚操作,赚得盆满钵满。
观众被骗进来了,节目热度和数据上去了,却失去了口碑和好感。
你被热搜骗进去,花20块钱充会员,却往往是看了个寂寞。
这些住在热搜上的烂节目,正在恶心中国观众。
观众不是傻子。
与其让杨紫不要再忍那英了。
倒不如让这些内容制作者听听中国观众们的真实心声:
对不起,我们真的受够了这些恰烂钱的垃圾节目!
这些垃圾节目,
正在恶心中国观众!
除了炒热搜,垃圾节目的套路,花样翻新。
比如,当众“侵犯”女演员,美其名曰“为艺术弯腰”——
比如投票器做假,欺骗观众的——
比如,完全放弃原创、照搬日韩综艺——
甚至,有阵子极限运动类综艺爆火,还有节目爆出了嘉宾猝死的丑闻——
2019年11月27日,演员高以翔在录制一档极限类综艺时晕倒,抢救无效去世。
然而,录制该节目的某卫视,却只是发了一条声明,就草草了事。
网友怒不可遏,无法接受,16.4万人在节目的官方微博下讨说法:
“非要三更半夜录制吗?
这么冷的天再加上剧烈运动很容易出事的你们不知道?
每个项目适不适合普通人这么折腾你们测试过了吗?
安全措施做好了吗?
这是一条人命啊,你们担待得起吗? ”
这是点赞最多的一条热评。
然而,互联网没有记忆。
在经历了种种质疑后,该卫视又开始出幺蛾子了。
先是涉嫌抄袭,被央视”六公主“点名diss;
后又因为碰瓷,把人家河南卫视出圈的节目打码,包装成自己的节目,被骂上了热搜。
指鹿为马、颠倒黑白。
看了这波骚操作,忍不住感慨,似乎这个时代,深情留不住,套路得人心。
在这个薄情的时代,
总有人深情地活着。
还能看什么?
那我就借着前文提到的河南卫视,展开说一说。
这个端午节,不起眼的河南卫视,出人意料地火出圈了。
一段水下洛神舞,惊艳了全国。
为了还原这个1600年前的中国女神,整个团队在水下足足泡了26个小时。
摄影师只为找到一根纱飘得最美的角度,都要重拍五六次。
有位摄影助理泡水太久,甚至毛细血管破裂,鼻血狂流。
31岁的舞蹈演员 何灏浩 ,每50秒换一次气,一天上上下下200多次,绑在身上的鱼线,经常会把皮肤割伤。
人一旦失温,是很危险的,而据何灏浩回忆,拍摄这段视频的过程中,失温是常有的事。
“池子水温27度左右,长时间都在水里,人是会渐渐失温的,感觉越来越冷,控制不住地发抖。
冷的时候,我会打嗝,不停地打嗝,导致没有办法调整呼吸,只能每次上岸嗝上一阵子,再憋口气下去拍。 ”
恰恰是如此的用心,我们才看到洛神在水中飞天的惊艳一幕。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美轮美奂……这是不花钱就能看的吗?!
12分钟的独舞,背后是整个团队无数个日夜对传统文化的充分调研、几十个小时的反复拍摄打磨。
其实,这不是河南卫视第一次被点赞。
在这次的《洛神水赋》之前,河南卫视春晚上的《唐宫夜宴》,已经收到了一大波好评。
网友们甚至觉得,“比央视春晚好看多了”。
在资本狂欢的爱腾优和短视频疯狂夹击下,河南卫视独辟蹊径,坚持做中国传统文化,杀出了一条新的路。
这次,《洛神水赋》火上了热搜、火到了外网。
还被华春莹点赞。
舞者何灏浩,也终于红了。
图: 微博 @人鱼灏浩
很多人羡慕她好运,却没几个人知道,在此之前,她曾长时间不被看好、无人喝彩:
作为全国花样游泳冠军的她,也曾跑龙套,在电影《美人鱼》中为女演员林允做替身。
图: 电影《美人鱼》
正如何灏浩自己所说:
“很多年,我一直觉得自己在做不被认可、没有意义的事情。
我拍过上百个水下舞蹈视频,都没有火。 可以说,过去五年我几乎都在做同一件事情,但都没有人关注到。 ”
直到《洛神水赋》播出后,她才终于被看到
有网友深情地留言:
“这旁人看起来无意义的事,在今夜惊艳无数人。 ”
何灏浩说,看到这个评论,当时她就哭了。
她的意外走红,印证了那句话:
套路横行,唯有真情实感最动人心。
而在这个薄情的时代,也总还是有人这样深情地活着。
最后讲一个故事。
从前有两个和尚,住在相邻两座山的庙里。
这两座山之间,有一条小河,两个和尚每天早上都会下山,去小河边挑水。
一来二去有了交集,成了朋友。
有一天,东山的和尚没来挑水,西山的和尚心想: 他可能睡过头了吧?
然而,第二天、第三天,还是没来。
转眼一个星期过去,东山的和尚都没有下山。
于是,西山的和尚决定去看看自己的朋友。
结果,爬上了东山,却发现老朋友气定神闲,正在庙门口晒着太阳打太极拳呢。
他很好奇,忍不住问道:
“你已经一个星期没下山挑水了,不渴吗? 平时喝什么呀? ”
东山的和尚听罢,带他来到后院,指着旁边一口井说:
“我每天做完功课后,都来这里挖井,再忙也会抽时间来,如此五年,终于挖成了这口井,日后不必去山下挑水了,我可以有更多时间来练自己喜欢的太极拳。 ”
真正聪明的人,懂得下笨功夫。
他们专心挖属于自己的井,不动声
他们专心挖属于自己的井,不动声色,躬耕自己,没空声张。
最终,把梦想变为了现实。
知乎上有这样一个问题:
为什么默默无闻的河南卫视能出神作,其他卫视就不行呢?
下面有个高赞回答,深以为然:
在做文化节目上,河南卫视早已经是个中老手了。
早期的《梨园春》和《武林风》,第一次在戏剧节目中引入选秀,以豫剧和武术这两个河南文化的典型符号为核心,已成为文化类节目的经典之作;
2013年与爱奇艺合作推出的《汉字英雄》收视率曾获全国第四,内容反响良好;
之后又陆续将文化内容与流行的节目形态向融合,推出文学户外真人秀综艺《文学英雄》、大型户外儿童真人秀《少林英雄》等。
还有接地气的民生节目《小莉帮忙》等……
总之,河南卫视的成功,是长期深入中国老百姓的结果。
你爷爷奶奶,看《梨园春》,顺便还学会了pick自己喜欢的戏曲爱豆;
你爸follow《武林风》,把中年男人生活中的妥协,就着酒和节目,干了,末了还对你吹嘘几句:“想当年,我也一个打仨!”;
你妈看《小莉帮忙》,在节目中看到了别人家更加奇葩的老公,也就对你爸更宽容了;
而你,看河南卫视的《端午奇妙游》,转发、点赞,发朋友圈吹爆它。
最后,你们全家,都能聚在一起看河南卫视的春晚。
总而言之,多年以来,你换台时直接跳过的河南卫视,其实下了一盘很大的棋。
这,就是“长期主义”:挖一口属于自己的井。
一份事业的成熟正像挖井。
一个人的成长,也是如此。
如果东一铲子、西一铲子,什么也没记住,什么也没学到,白白杀死了青春。
这个时代真正需要的,是在某一个领域持续学习的能力。
坚持不断地在同一个地方深挖,才能挖到深处的清泉。
所以,从现在开始,放弃投机吧,做个挖井人。
共勉。
—END—
作者: 布瑞五
跟风骂“她们”?认真你就输了。
这两天网上冲浪,刷到一条火药味很浓的推送:
第一反应: 杨紫到底做了什么,能让前辈那英说出这种话?
点进去一看,却发现又被骗了:
这段对话,其实不过是剧本杀综艺《萌探探探案》里的一段剧情而已。
你以为她们不和。
然而,在收割了15亿阅读量后,
她们却反手一起回应: 我们闹着玩儿呢,我们好着呢,是你过度解读。
然而,还有入戏太深的好事者,认为这是杨紫被前辈霸陵后的无奈之举。
甚至有人在杨紫的微博下留言:
“杨紫,求求你别忍那英了,好吗? ! ”
仔细想来,这几年,我们被那英“骗”得还少吗?
哪里有那英,哪里就自带话题。
而类似的国产综艺里,也不乏那英这样的“热搜收割机”。
比如《青春有你》里的“小作精”虞舒欣。
比如《演员的诞生》里,当场扔鞋的章子怡。
比如《浪姐》里,“口出狂言”的宁静。
比如《花儿与少年》里的冷场王许晴等等。
其实,说句公道话,也不能全怪嘉宾。
因为,这些节目,都是有剧情和人设的。
被骂上热搜的“那英们”背后,是疯狂圈钱的无良节目组。
而“那英们”拿到的剧本,就是负责制造争议,让节目一开播,就能冲上热搜第一。
每次你都以为她们要和别人打起来了,然而每一次,都是节目组满满的套路: 哎~骗你的,就是逗你玩儿~
节目组靠着在广告中插播节目、充会员氪金提前看等一系列骚操作,赚得盆满钵满。
观众被骗进来了,节目热度和数据上去了,却失去了口碑和好感。
你被热搜骗进去,花20块钱充会员,却往往是看了个寂寞。
这些住在热搜上的烂节目,正在恶心中国观众。
观众不是傻子。
与其让杨紫不要再忍那英了。
倒不如让这些内容制作者听听中国观众们的真实心声:
对不起,我们真的受够了这些恰烂钱的垃圾节目!
这些垃圾节目,
正在恶心中国观众!
除了炒热搜,垃圾节目的套路,花样翻新。
比如,当众“侵犯”女演员,美其名曰“为艺术弯腰”——
比如投票器做假,欺骗观众的——
比如,完全放弃原创、照搬日韩综艺——
甚至,有阵子极限运动类综艺爆火,还有节目爆出了嘉宾猝死的丑闻——
2019年11月27日,演员高以翔在录制一档极限类综艺时晕倒,抢救无效去世。
然而,录制该节目的某卫视,却只是发了一条声明,就草草了事。
网友怒不可遏,无法接受,16.4万人在节目的官方微博下讨说法:
“非要三更半夜录制吗?
这么冷的天再加上剧烈运动很容易出事的你们不知道?
每个项目适不适合普通人这么折腾你们测试过了吗?
安全措施做好了吗?
这是一条人命啊,你们担待得起吗? ”
这是点赞最多的一条热评。
然而,互联网没有记忆。
在经历了种种质疑后,该卫视又开始出幺蛾子了。
先是涉嫌抄袭,被央视”六公主“点名diss;
后又因为碰瓷,把人家河南卫视出圈的节目打码,包装成自己的节目,被骂上了热搜。
指鹿为马、颠倒黑白。
看了这波骚操作,忍不住感慨,似乎这个时代,深情留不住,套路得人心。
在这个薄情的时代,
总有人深情地活着。
还能看什么?
那我就借着前文提到的河南卫视,展开说一说。
这个端午节,不起眼的河南卫视,出人意料地火出圈了。
一段水下洛神舞,惊艳了全国。
为了还原这个1600年前的中国女神,整个团队在水下足足泡了26个小时。
摄影师只为找到一根纱飘得最美的角度,都要重拍五六次。
有位摄影助理泡水太久,甚至毛细血管破裂,鼻血狂流。
31岁的舞蹈演员 何灏浩 ,每50秒换一次气,一天上上下下200多次,绑在身上的鱼线,经常会把皮肤割伤。
人一旦失温,是很危险的,而据何灏浩回忆,拍摄这段视频的过程中,失温是常有的事。
“池子水温27度左右,长时间都在水里,人是会渐渐失温的,感觉越来越冷,控制不住地发抖。
冷的时候,我会打嗝,不停地打嗝,导致没有办法调整呼吸,只能每次上岸嗝上一阵子,再憋口气下去拍。 ”
恰恰是如此的用心,我们才看到洛神在水中飞天的惊艳一幕。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美轮美奂……这是不花钱就能看的吗?!
12分钟的独舞,背后是整个团队无数个日夜对传统文化的充分调研、几十个小时的反复拍摄打磨。
其实,这不是河南卫视第一次被点赞。
在这次的《洛神水赋》之前,河南卫视春晚上的《唐宫夜宴》,已经收到了一大波好评。
网友们甚至觉得,“比央视春晚好看多了”。
在资本狂欢的爱腾优和短视频疯狂夹击下,河南卫视独辟蹊径,坚持做中国传统文化,杀出了一条新的路。
这次,《洛神水赋》火上了热搜、火到了外网。
还被华春莹点赞。
舞者何灏浩,也终于红了。
图: 微博 @人鱼灏浩
很多人羡慕她好运,却没几个人知道,在此之前,她曾长时间不被看好、无人喝彩:
作为全国花样游泳冠军的她,也曾跑龙套,在电影《美人鱼》中为女演员林允做替身。
图: 电影《美人鱼》
正如何灏浩自己所说:
“很多年,我一直觉得自己在做不被认可、没有意义的事情。
我拍过上百个水下舞蹈视频,都没有火。 可以说,过去五年我几乎都在做同一件事情,但都没有人关注到。 ”
直到《洛神水赋》播出后,她才终于被看到
有网友深情地留言:
“这旁人看起来无意义的事,在今夜惊艳无数人。 ”
何灏浩说,看到这个评论,当时她就哭了。
她的意外走红,印证了那句话:
套路横行,唯有真情实感最动人心。
而在这个薄情的时代,也总还是有人这样深情地活着。
最后讲一个故事。
从前有两个和尚,住在相邻两座山的庙里。
这两座山之间,有一条小河,两个和尚每天早上都会下山,去小河边挑水。
一来二去有了交集,成了朋友。
有一天,东山的和尚没来挑水,西山的和尚心想: 他可能睡过头了吧?
然而,第二天、第三天,还是没来。
转眼一个星期过去,东山的和尚都没有下山。
于是,西山的和尚决定去看看自己的朋友。
结果,爬上了东山,却发现老朋友气定神闲,正在庙门口晒着太阳打太极拳呢。
他很好奇,忍不住问道:
“你已经一个星期没下山挑水了,不渴吗? 平时喝什么呀? ”
东山的和尚听罢,带他来到后院,指着旁边一口井说:
“我每天做完功课后,都来这里挖井,再忙也会抽时间来,如此五年,终于挖成了这口井,日后不必去山下挑水了,我可以有更多时间来练自己喜欢的太极拳。 ”
真正聪明的人,懂得下笨功夫。
他们专心挖属于自己的井,不动声
他们专心挖属于自己的井,不动声色,躬耕自己,没空声张。
最终,把梦想变为了现实。
知乎上有这样一个问题:
为什么默默无闻的河南卫视能出神作,其他卫视就不行呢?
下面有个高赞回答,深以为然:
在做文化节目上,河南卫视早已经是个中老手了。
早期的《梨园春》和《武林风》,第一次在戏剧节目中引入选秀,以豫剧和武术这两个河南文化的典型符号为核心,已成为文化类节目的经典之作;
2013年与爱奇艺合作推出的《汉字英雄》收视率曾获全国第四,内容反响良好;
之后又陆续将文化内容与流行的节目形态向融合,推出文学户外真人秀综艺《文学英雄》、大型户外儿童真人秀《少林英雄》等。
还有接地气的民生节目《小莉帮忙》等……
总之,河南卫视的成功,是长期深入中国老百姓的结果。
你爷爷奶奶,看《梨园春》,顺便还学会了pick自己喜欢的戏曲爱豆;
你爸follow《武林风》,把中年男人生活中的妥协,就着酒和节目,干了,末了还对你吹嘘几句:“想当年,我也一个打仨!”;
你妈看《小莉帮忙》,在节目中看到了别人家更加奇葩的老公,也就对你爸更宽容了;
而你,看河南卫视的《端午奇妙游》,转发、点赞,发朋友圈吹爆它。
最后,你们全家,都能聚在一起看河南卫视的春晚。
总而言之,多年以来,你换台时直接跳过的河南卫视,其实下了一盘很大的棋。
这,就是“长期主义”:挖一口属于自己的井。
一份事业的成熟正像挖井。
一个人的成长,也是如此。
如果东一铲子、西一铲子,什么也没记住,什么也没学到,白白杀死了青春。
这个时代真正需要的,是在某一个领域持续学习的能力。
坚持不断地在同一个地方深挖,才能挖到深处的清泉。
所以,从现在开始,放弃投机吧,做个挖井人。
共勉。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