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栗子 主播/小楼
前段时间,导演谢飞给《悬崖之上》打了两星,几个小时后改成了三星。
他评论说:“对如此薄弱的剧作加工及把控失利,抵消了演员们及视听制作的努力,可叹!”
但是没想到这条看起来不怎么起眼的评论却引起了波澜。
有些人质疑谢飞有什么“资格”评论张艺谋的电影。
看似是支持张艺谋,其实只是无厘头的攻击。只不过是打着张老爷子的旗号,揪着“配不配”去“支配”对方话语权,那一刻获得的爽感仿佛是打倒了一个了不得的敌人。
他们问谢飞是谁?他有什么资格?
谢飞是谁?
今年79岁,中国“第四代导演”中最有成就的导演之一。
1986年,执导的剧情片《湘女萧萧》获得第36届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堂吉诃德奖。
1990年,执导的剧情片《本命年》获得第40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银熊奖。
1993年,执导的剧情片《香魂女》获得第43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
1995年,执导的剧情片《黑骏马》获得第19届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在此之前,谢飞导演给张艺谋的《一秒钟》打了四星,评论里是对这部电影的赞许,可见谢飞导演只是就电影本身说说自己的看法罢了。
对出演过他《本命年》的姜文,谢飞导演也是非常肯定姜文才华的。
但是对于姜文的《邪不压正》,他给的评分并不高。
谢飞导演经常在豆瓣打卡自己看过的影视作品,还被称为“玩抖音的豆瓣影评红人”。作为一个导演关注行业新动向这很正常,是每个从业人员都有的职业习惯。
但就有人说他做影评人只是为了找存在感。
其实这种现象并不少见,每个人都有因为种种原因被别人“炮轰”的经历。
那些喜欢“炮轰”别人的人,习惯对着与自己观点不一样的人火力全开,恍若站在道德制高点上,要把对方打到认错为止。
让人不寒而栗。
前段时间看《觉醒年代》,最让我折服的情节是蔡元培劝说陈独秀不要辞退辜鸿铭等守旧派教授那段戏。
陈独秀任职文科学长后,要做一份北大教授的聘任名单,聘任哪些新人来当教师、继续聘任哪些现任教授、以及解聘哪些现任教授。
刚开始陈独秀是决定把辜鸿铭等人解聘的,因为他觉得辜鸿铭等人守旧的主张,会对新文化造成不好的影响。
图源 :热播剧《觉醒年代》
蔡元培听完陈独秀的看法,连说了两个“不”字。
图源 :热播剧《觉醒年代》
他认为人和文化最复杂,在当今这么一个混沌时代,其实每个人都在为国家寻找出路,只是思路不同罢了。
新文化是与旧文化割不断的,它在旧文化的襁褓中诞生。
图源 :热播剧《觉醒年代》
而且守旧派教授也有他们本身值得肯定的地方。
图源 :热播剧《觉醒年代》
蔡元培一段话,让陈独秀醍醐灌顶。
之后,他把辜鸿铭等人留在了继续聘任名单上。
往后人们经常可以看见,新旧文化两派人马在杂志、报纸、讲座上的激烈“对战”。
北大的学术氛围越来越浓厚,百家争鸣,好不热闹。
正所谓,君子,和而不同。
反观如今,一些人偏要以自己的三观来要求别人,跟自己观点不同就是“有罪”,不站到自己这一边就是犯了“滔天大罪”。
两相对比,让人心寒。
许哲荣在《故事课2》中,讲了一个“苏格拉底与智者对话”的小故事。
苏格拉底问当时的一名智者:“什么是正义?”
智者说:“正义就是‘强者的命令’。你看,偷小东西的人叫小偷;窃取一个国家的人,叫皇帝,他的命令就是一切。所以,真正的强者决定了什么是正义。”
苏格拉底不说“对”,也不说“错”,他接着问:“万一你所谓的强者,做了对人民不好的事,这样也能算是正义吗?”
智者被苏格拉底问得面红耳赤,一时答不出话来,只好反问:“我说的强者,是真正的强者,他才不会犯错。既然你这么有意见,不如你来说说,什么是正义?”
苏格拉底说:“我也不知道什么是正义。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知道‘我不知道’这件事。正因为我知道自己的无知,所以才会一直去找答案。”
作为那个时代最有智慧的人,苏格拉底在与他人的对话中,不会轻易给予他人对或错的评论,而是让他人在对话过程中,自己找到心中的答案。
想起《如何阅读一本书》里讲的“批判式阅读的3个规则”。
第一,要求读者先完整地了解一本书,不要急着开始批评;
第二,恳请读者不要争强好辩或盲目反对;
第三,将知识上的不同意见看作是可以解决的问题。
这个规则再进一步的话,就是要求读者要为自己不同的意见找到理论基础,只有这样,读者发现的问题才有可能被解决。
这样,读者才是真正与作者展开“辩论”,才能学到东西。
不得不说,这3条规则,不仅放在阅读上适用,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交流中也同样适用。
看到与自己不同的观点,首先要做的,不是辩驳或争论,也不是说对方错或者是对,而是要理性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遵守思维的礼节,能够帮助我们避免视角狭隘带来的偏见,有时候对我们还有启迪的力量,帮助我们做出合理甚至优秀的决策。
正如费孝通先生说:“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就像《历史深处的忧虑》中说:
“言论所表达的思想,是最丰富最无从把握的,其发展是与人类共存亡的。只要人类还存在下去,就没有终极真理和绝对真理。谁也不能仗着人多势众就不准别人开口。”
更何况,若批评不自由,则赞美毫无意义。
看到打差评而被人身攻击、打二星被人谩骂之类的事情层出不穷,就不由胆战心惊。
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不能好好地、单纯地欣赏事物了呢?
“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不应该仅仅是一句电影台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