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认为2020年影视剧中的高光女性是一种“人造错觉”。
比如火的《三十而已》,看似在讲独立女性的勇气和自强,实则挂着“羊头”,讲的是没有男人没有爱情的痛苦女性。
故事里,女人还是以男人为中心。
经过仔细分析,这是真的。回顾近20年来中国电视剧中的女性题材,似乎都有这个通病。
编剧和导演渴望深入挖掘女性市场,但他们仍然带着偏见机械地刻画女性,没有真正为她们说话。
但是,也有特殊情况——
比如:《惊蛰》 2004年王全安导演。
他以极其现实的方式描述了中国底层女性的困境,撕下了底层女性无爱婚姻的遮羞布。
01
《惊蛰》是一部由王全安执导,余男,刘彦兵和闫栗主演的剧情片
至于女演员余男,大家更熟悉的是她在宁浩《无人区》和吴京《战狼》。
与以上两部电影不同的是,《惊蛰》中的余男在影视圈中没有性感女神的形象,饰演的是一个生活在西北大地上的农村女孩关二妹。
关二妹,她有一张黝黑的农民脸,两个与众不同的辫子,还有一件村里所有女孩都有的臃肿的棉袄。
当时二姐这种女孩的存在和她喂的猪没有什么区别。养肥了——头猪,杀了给爷爷换棺材。二姐被抚养长大,结婚是为了支付她父亲和哥哥的罚款和砍树。
二姐听到自己亲手养的猪在哼哼唧唧。不久之后,她也会被推向人生的屠宰场,而她已经到了一眼就能看到结局的那一天。
在蛰人的季节,春雷开始响起,惊醒了地下蛰人的昆虫。二姐是个毒刺。凭借着日复一日的耐心,她终于迎来了叫醒她的春雷。
它是由毛妹,的一个好姐妹带来的,来自城市的黎明。
城市的样子应该像毛妹,染的头发一样鲜艳,像她手里的歌牌一样有趣,像她嘴里的巧克力一样陌生而甜美。
带着这样的期待,二姐毅然决然地逃离了婚姻。
姐妹
很羡慕毛妹,羡慕她的自在快乐,更羡慕她能够追寻自己想要的未来。毛妹也对自己的小姐妹很慷慨,不仅在城里四处奔波给二妹找工作,还传授她自己能够过得这么好的经验——找一个城里男人,在这里扎下根。
在毛妹的牵线下,二妹顺利认识了广播男乔连升,开始了自己的第一次恋爱。
乔连升是一个帅气的城里小伙,因为在广播站工作,他身边永远环绕着音乐,还有一辆拉风的摩托车。
他们骑着摩托,一起驰骋在荒漠般的土地上,在这里,她得知他的梦想是当海军,二妹也悄悄地,在心里揣了一个坐火车去远方的愿望。
二妹第一次觉得自己离“未来”那么近,乔连升的笃定让她相信,她真的可以和他一起拥有那么一个远方。
二妹变了,她不再唯唯诺诺,惶恐不安。她出手教训一直调戏自己的杀鱼男,没想到餐厅老板也觊觎她已久,根本不听杀鱼男解释,直接“代表正义”一样赶走了杀鱼男。
二妹有些后悔,她没想到余老板这么冷酷无情。但她此刻无暇他顾,因为她还有更重要的事要做——在乔连升身上,真正打上自己的烙印。
毛妹说过,如果想要拴住一个男人,就必须要和他做“那事儿”。她还教给二妹一个绝招——提前吃止疼片,就只有舒服,没有疼痛了。
毛妹的美好生活给了她很大鼓舞,乔连升的浪漫和有出息坚定了她的决心。于是,二妹虽然惴惴不安,但还是混着可乐吃下去一大把的止疼片。
她的人生,似乎真的要迎来重大的转折。
但就在这个时候,她却在乔连升的被窝里发现了女人的内衣裤。那个看似对她珍而重之的男人,不过是一个脚踩几只船的渣男。
后来,二妹还是回家了。不过导致她回家的不是乔连升的背叛,而是她不懂事,搅了大官王所长的酒局。
王所长虽然财大气粗,但吃喝从来不给钱,不仅不给钱,他还以逼不会喝酒的人喝酒来取乐。
“不喝?不喝就杀你的鱼!少一杯杀一条。”
没人敢反抗,中国人的酒桌上,就是有这样一个权势滔天到能横行无忌的人。
但这样的人并不是无法可治,就像二妹,她并无所求,也自然无所畏惧。刀剁在王所长面前的时候,不知有多么畅快。
只可惜,刀剁碎了王所长面前的鱼,却没能剁碎包裹住他廉耻心的壳。换个地方,他照样可以为所欲为。
二妹表面上出了气,但却在这种为人鱼肉的境遇里,失了留在城里的心。
最终,二妹回到家乡,认命嫁给了章锁。
她好像又变成了农村姑娘关二妹,养猪、种地、刷墙、看戏,只有同房前吃止痛药这个微末的习惯,才偶尔让她觉得,那段经历有迹可寻。
但惊雷炸响,蛰虫四起,它们一旦惊醒,就再难回到从前。
所以二妹抱着孩子,在玩具火车上一圈一圈不停地转,将自己的梦想又寄托给了这个孩子。
你看,她明明是一辈子熬死在家中,埋葬在“妻子”角色上的牺牲者,却仍然渴望着远方。
02
这部电影与贾樟柯的《小武》非常类似。
作为第六代导演中的代表人物,贾樟柯的理念一直是:真实的呈现本身就是一种力量,《小武》也被形容为真实、沉痛、有力。
而在《惊蛰》中,王全安也是寥寥几笔就描尽那个时代的悲欢。
在这部女性视角的电影里,存在着五个戏份不多却比较重要的男人。
第一个是二妹未婚夫+后来的老公章锁。
他的特点是有钱,但长得丑,平凡的外壳下藏着一颗没什么大志向的心。和他在一起,二妹注定会锁死在农村的土地上,这也是促成二妹逃婚的主要原因。
后来,二妹还是嫁给了他。婚后的他和现实中大多数的丈夫一样,没什么过分的地方,能妥协,也会对妻子好,但与现实中丈夫们更相似的,是他嗜酒,喜欢聚众吃喝打牌,总是忽略家庭的存在。
王全安曾说,他不是想去比较农村和城市的优劣,他觉得农村人有着他们自己的智慧。二妹和章锁的结合也可以说明这一点:农村其实并不差,她过得比在城里好。
困住二妹的,只是他们不契合的心,以及在章锁这种“和天下男人都一样”的自我,只是历经尘事后,二妹最终还是回归囚笼,失去自己,成为为家庭付出一切的“标准妻子”。
而这些也变成了中国式道德下的一块“遮羞布”,它盖住了婚姻中的无爱……
第二个男人是二妹的城里男友乔连升。
前期的乔连升几乎是二妹心中的一个梦,他长得帅,有梦想,还浪漫,几乎满足二妹对未来的所有期待。
但他其实并没有那么好,出轨、欺骗、还有不切实际,就像他挂在嘴边的梦想,其实对真正有权有势的人来说,只是个笑话。
最终,他所有的光鲜都被王所长打得支离破碎,这也让二妹终于明白:他们不过是别人砧板上的鱼,他们梦中的未来在别人眼中不值一提,轻轻一碰就灰飞烟灭。
第三、第四个男人,是二妹的老板余老板和跟她一起给余老板打工的杀鱼男。
杀鱼男就像是男版二妹,他们的生杀予夺都在余老板一念之间,属于最低层。余老板对杀鱼男不屑,对二妹心存觊觎。他虽然表面上温和有礼,但内里冷酷。
他对杀鱼男的无情或许让二妹想到自己:在这里,她确实任人践踏,身不由己。
最后一个男人是王所长。
影片中最大的BOSS,乔连升被他玩成笑柄,余老板也得弓着身子奉承他。余老板曾明言过毛妹是“失足女”,王所长应该是她的恩客。
但令人玩味的是,王所长最终被毛妹的男人三娃所杀,而三娃也因此被枪毙。
他是间接毁了毛妹在城里的幸福生活的人,但也暗示毛妹过得幸福确实是需要代价的。
03
看完这部电影,皮哥心里曾闪过一个念头:比起二妹,毛妹似乎更像一个普遍意义上的女主角。
她前卫、自由,有为梦想豁出一切的决心。唯一不同的是,她还是没能挣脱生命的泥沼,脱离苦海。
毛妹同样出身农村,比起二妹,她对自由和远方的向往还要更早一些。而三娃之于毛妹,就像乔连升之于二妹,是一块苦涩又甜蜜的巧克力。
毛妹入城,无依无靠,只有三娃伸手拉了她一把。但这一把并没怀什么好意,三娃是皮条客,他让毛妹以最屈辱的方式,在这个城市扎下了根。
那时候,他应该没想过自己可能会爱上毛妹。
关于他们,皮哥印象里有一幕格外动人。
毛妹站在山沿,笑着说要看看三娃的本事。三娃嘴里说着挑衅的话,但还是自然地走过去,两只手支在地上倒立了起来。毛妹扶着他竖在天上的腿,笑了。
他们那么干净纯挚,就像一对普普通通、互相疼爱的恋人。纯挚到我们似乎都忘了,三娃虽然深情,但却仍然是个拿自己女人去换取金钱和庇佑的懦夫。
但懦夫一旦发疯,就会变成屠夫。屠夫拿起手中的刀,终结了王所长的生命和辉煌。
不知道三娃在被枪决的时候是什么心情,应该会感到宽慰。
至少,他用自己的方式,杀了毁掉毛妹人生的两个男人。
她终于自由。
故事的最后,毛妹坐上火车,去了很远很远的南方。
在这部电影里,毛妹戏份不多,却是皮哥看来最复杂、最让人心碎的角色。
刚出场的时候,导演给她的镜头很少,每次都是一个背影,几乎看不到正脸,镜头永远只从背后切入,以至于她看起来,就好像只是在充当二妹的反面。
二妹落后老土,她新潮鲜亮;二妹身不由己,她自由快活……
但她们明明是一模一样的人,同样的出身,同样的愿望,同样为自由努力。以至于她们的人生看起来,就只像是一个人站在分岔路口,做出了不同的选择。
一个坚持留下,哪怕伤痕累累也要远走高飞;一个早早放弃,回家结婚压抑一生。
她们身上有千千万万犹豫“艰难在外挣扎还是放弃一切回家”的女性的影子。当她们合为一个之后,开始变得完整:一个一无所有的农村姑娘,对人生所能选择的全部方向——
要么囿于现实,要么失落在远方。
04
惊雷响起,蛰虫苏醒,城市之旅就是二妹人生之路中的惊雷。惊蛰则是一种状态,是二妹回来之后,明明还是她,却回不去从前的她的一种状态。
一种即将苏醒,渴望挣脱牢笼的状态。
不同时代的女性,似乎都有着不同程度的限制。对古代女人来讲,这份限制是女德、女诫。对那个年代的二妹来讲,这份限制是时代压抑下,女性必须依靠男人、难以真正独立的束缚。
持续到现在,这份限制则是包裹在母亲、妻子角色的外壳中,女性必须牺牲自己,无法活出自我的条框。
但她们一直在苏醒。
我们期待看到,未来她们可以从身不由己到真正掌控自己的人生,从被时代、物质观念束缚到真正脱离世俗限制,从必须相夫教子到三四十岁依然能独当一面。
她们可能在不断失败,但终有一天,她们会真正能扬帆远航,乘风破浪。
文/皮皮电影编辑部:是吃鱼呀
?原创丨文章著作权:皮皮电影(ppdianying)
未经授权请勿进行任何形式的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