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木婉清
近日,电影《风平浪静》掀起了很强的一股舆论风暴,有人欣赏其中演员的一流演技,有人爱听伍佰沧桑深情的主题曲,有人喜欢片中折射出的强烈的时代感。
然而,还是有一部分人吐槽该片的剧情逻辑过于生硬,缺少起承转合,且没有反转,让人的观影体验变差。
不过,章宇和王砚辉演绎的父子成了该片最吸引人的组合,章宇演的宋浩内心戏丰富,他困惑而迷茫。
王砚辉演的父亲成了片中最抢眼的角色,他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父亲,他身上有很多面。
对待儿子,他时而慈爱,时而威严,他保护儿子,也控制儿子。
做事时,他有很强的执行力,懂得为自己留退路。
王砚辉将一个既想爱儿子又想谋私利的矛盾父亲演绎得入木三分,很多人也称王砚辉是该片最压得住场的角色。
于是,大家不由得发出这样的感慨:演技堪称影帝级的王砚辉为什么只是娱乐圈的金牌绿叶,却一直没有大红大紫呢?
这跟他成长的时代以及他的性格等多方面因素有关。
为变红曾尝试北漂,受挫后偏安西南
如果说上个世纪70年代是紧张的、被安排的,80年代是斑驳散落的,90年代则是动态绚烂的。
90年代的金融危机和科技发展同在,人们的穿着款式丰富多样却有着很明显的违和感,文化也进入空前繁荣的时期,年轻人都跃跃欲试,想要证明自己是这个时代的宠儿。
王砚辉像所有年轻人一样,都有股生猛劲头,他曾跟拳击运动员比试扳手腕,比到鼻血直流也不认输。
王砚辉这样的要强个性怎么可能只在家乡发展呢?
当他得知北京电影学院开设进修班时,便头也不回,去北漂了。
北漂的滋味不好受,这是王砚辉之前没有预料到的。
北漂们个个有梦想,个个都想留下来,他们对北京的爱像潮水一般,看见抛来的橄榄枝就会涌起,结果落得半空折翅又退去。
1993年,王砚辉也得到了那个令他春风得意的机会,那就是当《第三军团》的男一号。
可当时流行的是《过把瘾》那样的爱情故事,人们并不想把注意力从爱情鸟移到军中绿花上。
王砚辉的新戏没有溅起一点水花,他觉得备受打击,回到住的平房,发现枕头上长出了蘑菇。
后来,他又经历了几次不堪回首的挫败经历,这让王砚辉的身心很是煎熬。
后来,王砚辉决定不当北漂了,他要回云南,过他安稳的小日子。
王砚辉是个不愿意受气的人,他不想挨个剧组去求人,最后还被人回复说哪个大牌比他更适合。
他还是个注重现实的人,他不想在吃了上顿找下顿的情况下再继续深造考研。
他也是个有点自卑软弱的人,跟很多科班生一起试戏,他感受到无形的压力。
王砚辉说,北京更适合年轻人。
北漂的那些日子,他体会到才华的脆弱以及背景的重要性,在北京,只需要告诉别人你的老师是谁,你住在哪儿,别人就能将你定位。
北京机会多,可那些竞争背后都是凛冽的刀光剑影。
云南机会少,可慢节奏生活赐予人们恬静的鸟语花香。
话剧演员的芯 影视演员的形=王炸型演员
王砚辉回到云南后,重新到话剧团工作,一切都有了新的起色。
王砚辉在话剧表演方面有天突然开窍了,30岁左右就拿遍了国内的话剧大奖。
王砚辉觉得他演话剧比演电影的效果好,这是因为话剧表演与影视表演有很大的不同。
首先,前者的拍摄时间和地点都是固定的,这样的好处在于,话剧演员可以很好地集中调动全部情绪。
后者的拍摄时间和地点都是分散的,其中的不利之处也是显而易见的,演员好不容易找到角色的感觉,却因为镜头是颠倒的而被打乱,一切不得不重新再来。
其次,话剧演员能直面观众,两者的情绪会相互感染。
影视演员面对的是剧组相关人员,无法直接感受到观众的反应。
最后,话剧表演讲究的是一气呵成,影视表演可以NG。
也是这个原因,话剧表演对演员的体力和应激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他们需要夸张的肢体动作,需要在没有任何设备帮助的情况下让观众听见自己的每一声叹息。
因此,如果让影视演员去演话剧,其难度大概与李诚儒认可郭敬明这件事不相上下,因为话剧演员需要各种系统训练。
可如果让话剧演员演影视剧,演员身上声台形表的功底就能发挥作用,观众得以看到感人肺腑的画面,听到铿锵有力的台词。
王砚辉的“芯”是一个话剧演员,不过多年的影视表演经验,已经让他拥有了影视演员的“形”,他将话剧表演的夸张变得更收敛,使得高级的声形表演转化为深邃有力量的神态展现。
王砚辉在话剧表演和影视表演之间自由切换,他还用自己的方式将两种表演融会贯通,给观众带来新奇的感受。
这两种表演方式碰撞之后的感受纷繁复杂,像是咖喱,其中的每一种香料都是平凡的,可是当它们聚在一起,就变成奇异有趣的味道。
多年打酱油,只为个个鲜
王砚辉的表演像咖喱一样层次丰富,不过,与真正的咖喱不同的是,成就王砚辉这样的王炸型演员的,最重要的料不是酥油,是酱油。
让我们来细数王砚辉这些年打过的酱油,自曹保平发掘王砚辉那天起,他就成了反派专业户,他在大荧幕的角色也变得越来越有分量。
《光荣的愤怒》这部电影在豆瓣评分高居8.1,王砚辉饰演熊老三,他欺辱普通百姓的理所当然,训斥村支书的正义凌然,这样的恶霸让剧中的正派和荧幕前的观众都看得目瞪口呆。
在《李米的猜想》中,王砚辉饰演毒贩,他的黑化体现每一个眼神和肢体动作之间。
即便没有语言的瞬间,观众也能体会到他的癫狂和凶狠,这就是周迅一见到王砚辉就尊称他老师的原因。
在《烈日灼心》中,王砚辉合作邓超再演罪犯,虽然他只演了两分钟,却被网友认定他是该片的灵魂,他身上的罪犯气质满满,平淡的口气,冷漠不在乎的神情,隐隐的杀气看得人心惊胆战。
这一片段让观众误以为影片用了警方的视频资料,王砚辉也凭借这个角色成了酱油界的王者。
还有《心花路放》中嚣张又滑稽的中年混混,《我不是药神》里激情澎湃的假药贩子,王砚辉的每个角色都能抓住观众的眼球。
如王砚辉所说,做酱油他是最鲜的,他用一个个小角色、为数不清的大戏调出最惊喜的味道。
对于王砚辉这样的配角,他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戏的质量,观众一看见他在演员表里,就会觉得很安心,进而推测到这部戏肯定不会差。
王砚辉本人也想当个戏份多的主角,可他洒脱爱自由,向往充满烟火气的生活,他不想减肥,最爱与朋友聊天喝小酒,这些习惯爱好都是当红男一号不得不舍弃的。
好在机会总是垂青有实力的人,王砚辉在第一次演影视剧男主的27年之后,终于迎来再演男一号的新剧。
王砚辉与闫妮在《亲爱的爸妈》中饰演一对夫妻,入行31年,这恐怕也是他感情戏最多的一部戏。
当酱油变主菜,最初的味道还在不在,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