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抗美援朝的电影,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类型,很多观众对于这个类型的电影总是有一种特殊的情感依托。部分观众会期待这类电影有着某种突破,但大多数观众会将自己对这类电影的情感简单地归结于主旋律。而国内观众对于主旋律电影通常都是不屑一顾的。这种不屑一顾,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大家对于抗美援朝影片的以及同类型影片的刻板偏见。
由于网络电影的投资有限,本片只能将现有的资源全部集中在这几个角色身上,并为他们打磨出来一些适合自己人设的场景,并最大程度地将这些场景与战争环境结合起来。本片因此抛弃了大规模的集团军,而是将重点的色彩集中在了侦察排以及寻找侦察排的这几个人身上。从结果来看,本片的这些尝试是成功的。
带队排长看上去是一个很有必要一直出现的重要角色,然而这个重要的角色并没有贯穿整部电影,而是在一开场的时候就牺牲了。同行的几个看似酱油的角色,却成为了后来混战的主力军。而侦察排长虽然也是一个重要的角色,但从始至终并没有展现出来特有的主角光环,反倒是一直在苦口婆心地跟观众解释,自己之所以被传得很神,原因多是运气使然。技术不过是基础,是可以磨练的。
细节有了,整部电影需要强调的就是敌我双方的对垒。或许有的观众这个时候会说,狙击手打坦克这本身太吹了吧。这还真不是吹,抗美援朝战场上,这样的对垒发生过很多次,而本片安排这样的对垒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还原当时的真实场景,另一方面则是为了体现志愿军的大无畏精神。毕竟,劣势装备的志愿军在面临武装到牙齿的美军的时候,精神面貌是最后的底线,如果没有很强的意志力作为支撑,那么志愿军即使拥有和美军相差无几的装备,也无法战胜敌人。
这正是志愿军战士战胜美军的关键所在。而最后一幕,本片的重头戏更是将故事推向了高潮,同时也点名了主旨,志愿军的牺牲精神并不是集中在一些特定人物身上,而是自始至终贯穿整个军队上下。为了任务的胜利完成,侦察排长这样的主角会牺牲自己,为战友制造杀敌良机,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他的战友们,以及之前的排长的战友们并不会因为自己的排长牺牲了而停滞不前,反倒是会更加积极地完成任务。使命至上,任务为王。战友情固然可贵,但是我人民志愿军战士并不会为了战友情而选择牺牲更多的人。这是诸如上文提到了《金刚川》所不具备的。因此,本片来说就是进步。
好不好,对比才知道,很多电影之所以被诟病,观众却无法吐槽的真实原因在于没有更好地进行对比,因此,在看完本片之后,《金刚川》那样的电影就可以扔了。谁才是铭记烈士的人,谁才是侮辱英灵的鬼,我们一眼明辨。国内不缺好导演,请给他们一个院线上映的机会吧,他们不差的。
……
你好,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