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蝉主
白玉兰获奖名单的公布。
终于让观众的焦点又回到了影视剧上。
如今内娱烂片横走,演技含金量低,有些片子拍出来简直就是辣眼睛尬观众。
拿仙侠题材来说,在市场其实一直都很吃香。
但上个月古装仙侠剧《遇龙》开播,却再次刷新了观众对演技的下限。
主演王鹤棣因为演技过于僵硬,把剧中活生生的角色演成Ai机器人,惹来争议。
(这白发的道具成本真的可以提高一下)
本想着王鹤棣在《理智派生活》感觉还行,就去看看这位当红小生会有什么惊喜。
颜值是有,但一幕幕的AI式演技,硬是把蝉主看出“工伤”。
不得不问,现在演员门槛真的就这么低了吗?似有似无的演技,到底在演什么?
01
Ai式演技,到底演了些什么?
AI换脸大家都听过玩过,那AI演技是什么?
科普一下AI演技的四大要素:心不动、面不动、身不动、魂不动。
这不就是机器人吗?
对,没错,参考一下我们五竹叔的人设:
改编后的《遇龙》剧情老套,本身场景敷衍造型廉价就被人吐槽,结果最核心的演技也敷衍,口碑自然也跟着崩塌。
王鹤棣一系列的AI演技,也成为了全网玩乐的吐槽剪辑素材。
例如这段无论对手怎么砍,也依旧砍不动龙王这丝纹不动的脸。
(可能是五官忘了演戏?)
又例如这第n代的飞天技术,差点就把“我在吊威亚”打在屏幕上。
(这威亚,真的不是在升旗吗)
以下这一幕简直演出了机器人般的男友力,四大皆空,真是佛祖看了都要过来称赞一下的程度。
怪不得被网友调侃:
“女主从商场偷来男装模特累昏在床上”
原IP《遇龙》讲述的是尉迟龙炎和一个小丫鬟三生三世的爱情故事,剧情上来说,《遇龙》其实没什么新意,你能想到的情节它都有。
但仙侠题材的主角要是演技在线,观众无论如何也能磕磕剧中CP,剧情老套点也不碍事。
换句话说,剧本和演技你总得占一样吧?
尉迟龙炎的人设确实是高冷与冷漠兼具,但也不是面瘫,但龙王人设经过这么一魔改呈现,自然满屏土味,吐槽不断。
不过粉丝倒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对着自家偶像就是一顿夸:
“明明有许多丰富的微表情”
“演技完全没问题,这是龙王的特色”
“你们恶意太大了”
没演好其实问题也不大,毕竟演技确实也可以慢慢磨练。
不料面对外界的质疑,本人回应是:
“大家说的AI脸,让我觉得我还算是成功了一点点。”
“因为观众没有把我当人看”
“毕竟我确实演的不是一个人”
…
总结下来,之前主角对龙王高冷思考过后的理解就是冰块脸和放空。
那也难怪王鹤棣被坐实,新晋的AI演技接班人:
“Ai式演技都能有戏拍有资源有热度?”
“什么都在内卷,就是好演技卷不起来”
“别再糟蹋演员这一行业了,读多点书再来理解影视作品吧”
AI式的演技演出了荒唐之余,也成为了全网的嘲笑素材。
如果不是观众对他的演技提出质疑。
恐怕王鹤棣还沉浸自己对角色正确理解的逻辑当中。
王鹤棣作为真人秀出道的艺人,非科班出生,对角色理解不足、演技青涩从某种程度上也能理解。
毕竟在他身上,不过是娱乐圈Ai演技的缩影。
02
Ai表演艺术届的三巨头
AI式演技也不是第一天说,演技差到内卷也是常态,仿佛演戏就是奔着金扫帚奖去的。
甚至你会发现,已经有人在评谁是AI表演研究协会的老大。
王鹤棣今年凭借《遇龙》,一跃成为AI表演研究协会的后起之秀。
其他俩专家:一号陈学冬,二号于朦胧,三人未来或许可以以“乖乖胧棣冬AI组合”出道。
先来说说一号元老陈学冬。
首先被诟病的角色应该是《解密》中饰演有特殊数学天赋的“傻瓜天才”容金珍。
大部分短评,都聚焦在了他认真地用力过猛的演技上。
再后来,就是众所周知《夏至未至》里面的傅小司。
比起在剧中五官乱飞的爽子,陈学冬也是展现了惊人的AI演技。
陈学冬的AI演技在2017年看来其实还算早,观众的吐槽声还不会那么铺天盖地。
到了2020年第二代AI演员代表于朦胧在《两世欢》里,直接被评机器影帝。
于朦胧演古装戏确实有一股美感,但这脸不动、身不动的表达,恕我不能欣赏。
坚挺的身姿仿佛被写入了某种程序,你不按他就不动。
(忍不住2倍速了)
AI演技能有今天的发展确实离不开前辈们的经验累积,眨眼的次数十只手指头都能数得过来,一幕幕的画面,感觉就是ctrl c再ctrl v。
流量明星演出来的影视剧也是在口碑翻车和没救了之间反复弹跳。
从前的“瞪眼式”演技在AI面前,好像也还是有那么一些亮点。
作为演员拍戏,能拍出来自然避免不了承受观众对自身演技的点评。
演技不行,粉丝还狂夸“演技炸裂”,最后呈现出来的舆论就变成:
不仅演员门槛低,连夸演技炸裂的门槛都随之降低了。
03
流量演员们的演技,仅粉丝可见?
烂片看多了,我们也会怀疑。
喜欢就能演吗?需要对观众负责吗?演员的标准和定位到底是什么?
回到最根本,章子怡在某综提出过的问题,也是观众一直以来的疑惑:
“为什么一定都要当演员呢?”
我们都会好奇为什么一些男一女一们,尽管烂演技层出不穷,却一直能有资源。
除了身上的颜值和流量,绝对离不开粉丝的捧杀式维护,在纵容之下看不清对自身的定位和缺失。
在一些争论面前,你点开评论区,总会看到粉丝的大量洗地:
“还是新人,不急”
“你觉得不行就别看啊”
“爱看不看,粉丝喜欢不就行了?”
2017年开始,王鹤棣作为演了不止5、6部电视剧的演员,新人的光环也应该褪去了吧。
如果出道4年还算得上新人,那跟对着一个初中生说,他还是个孩子有什么区别呢?
在不足面前,粉丝硬要把黑说成白。
那蝉主只能怀疑,他的演技是不是仅供粉丝可见了。
在后续王鹤棣的回应里有句话:“当时真的把他当木头演了”。
也证明他是有听到反馈,知道自己空灵式的演技是有问题的,而不是在粉丝捧杀中迷失了自己。
演员的现状问题,前一阵子,郝蕾在《十三邀》就曾一言戳穿:
名和利是演员最基本最显眼的东西,为什么这么多年轻人想要渴望进入这个行业?
赚钱呗!
很多人觉得去电影学院上学,以后能当演员就有好出路,但其实是对演员的一种侮辱。
“读不懂书的人怎么能读懂剧本?”
演技的好坏不是自评的,而是大众的有目共睹。
拿了五次金像奖影帝、三次金马奖影帝的梁朝伟,就曾经说:“我并不觉得自己有多会演戏。”
梁朝伟一直把电影和生活分得很开,电影是电影,生活是生活。
演习只是他的爱好。
这一点,郝蕾也表达过,很多人对“演员”最大的误解是“演”。
“好演员在生活中是不会演戏的。”
很常见的是,总会有人用“我已经很努力了”的话句来掩饰自己实力不够的真相。
抚心自问谁不努力?
王传君当年也是选秀出道,成名作《爱情公寓》可以说是一部家传户晓的大IP。
关谷神奇的滤镜至少可以让王传君少努力几年。
但他顶着忘恩负义的质疑,也选择了退出,不再参演《爱情公寓》。
他太想成为一名演员了,而在《爱情公寓》里,是无法实现的。
是《罗曼蒂克消亡史》的马仔。
非科班出身、演技不好也确实可以磨炼。
面对非议,粉丝也没必要把自己偶像捧成演技天下的第一的错觉。
这不是爱,这是不顾三七二十一的捧杀。
靠流量出道不丢人,但既然是演员,就应该尊重作品,尊重角色、尊重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