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楼春》这部剧作的上线十分突然,就连向来喜欢在网络上制造话题的于正,也只在剧作上线当天发了一篇小作文,言下之意就是不想因为自己影响了这部巨作。
目前《玉楼春》这部剧作无论是从热度或是观众的口碑来看,都可以算得上是一部出圈的爆款了,于正剧再一次让观众看到了它的优势所在。这部剧作不仅选角讨喜,同时在画面质感上也是当下国内古装剧中的佼佼者。
当然,最重要的是《玉楼春》这部剧作,为我们狠狠地争了一口气,打脸了一部分韩国网友。
可以说,《玉楼春》不单单是一部轻松下饭的古装剧,同时它还可以起到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让那些所谓中国抄袭日韩文化的人,成为真正的跳梁小丑。
抄袭“韩流”?他们哪来的底气
在中国古代还是藩属国的韩国,究竟是有什么样的底气,一次次地跳出来指责中国人抄袭了他们的文化?
早前韩流文化风靡全亚洲时,国内也有很多人受到韩流文化的影响,学习他们的穿搭和一些节目的制作风格,即便是近些年来,也依旧有不少节目是从韩国的综艺中挖掘的创意。且韩国的偶像文化风靡,一些从韩国回来的练习生也能够在国内有着很好的发展。
韩国的造星能力的确是毋庸置疑的,但是这种流行文化很多时候更像是昙花一现,在进入巅峰期之后,可以发掘的人越来越少,这种文化就会走起下坡路,真正的流行文化其实还需要深厚的文化底蕴来做支撑。
中国上下五千年文明,最不缺的就是这种历史文化的底蕴。因此当国风真正兴起之后,不论是从服饰或是综艺节目以及影视剧来看,都可以源源不断推出更多的作品。
比如《国家宝藏》这档节目,就是让演员讲述历史洪流中的某一个故事,可以发掘的历史人物和事迹,怕是可以直接让这档节目做到世界尽头。
而从影视剧作的角度来看,近几年国产古装剧也更为看重服化道和整体的国风审美,因此涌现出了类似《延禧攻略》这类剧作。包括近期上线的《玉楼春》,也是在发扬中国的传统文化。
《玉楼春》之所以再次掀起中国抄袭韩流的话题,就是因为《玉楼春》这部剧作将历史背景放在了明代,而韩国的文化和服饰风格也大都是借鉴明代,早前在互联网上就有不少国内的博主反击韩国网友。
于正最为直接,多次在社交平台上作出反击,且从其推出的剧作来看,几乎每一部都是彻底的打脸韩国的网友。而之前也有国内的网友将韩国抄袭国内古装剧的实锤放在网上,到底是谁的文化底蕴不足,需要借鉴中国的文化一目了然。
越是缺什么,越想要什么,韩国的不少网友即便是看到李子柒做泡菜的视频,都要跳出来说一句抄袭,这份自信实在是盲目。
服化道考究,剧情结合传统文化
《玉楼春》这一次不单单是强有力的打脸了韩国的一部分网友,同时也让我们再一次感受到了国风审美的高级。
这一次于正依旧选择了莫兰迪的色系,与《延禧攻略》十分相似,但是服饰风格大相径庭,将不同朝代的审美更为极致地表达了出来。虽然在《玉楼春》中也不乏大红大绿这样的服饰,但是由于整体滤镜的清冷,也让这样的颜色搭配看起来并不突兀。
与《延禧攻略》不同的是,玉楼春的滤镜更为柔和,偏向于暖黄色系,但《延禧攻略》使用的则是更为清冷的冷色调。滤镜的不同则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剧作的风格,《延禧攻略》是一部更为纯粹的宫斗剧,基调较为严肃,但《玉楼春》却是一部宅斗轻喜剧,基调更为活泼。
这样温和的滤镜,也让每一帧的画面看起来更为宁静淡雅,无论是对于建筑的呈现或是人物来说,都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剧中根据每个人物的性格特质,选择了不一样的服饰风格,比如女主角白鹿的性格虽然调皮,但是因为人物经历的原因,忍辱负重的时候居多,因此她的服饰风格倾向于简单的浅色系。而书生气十足的男主角服饰风格也同样如此,与人物的气质完美的契合。
反倒是性格泼辣的许凤翘,服饰风格多以饱和度较高的颜色为主,常见的就是桔红,墨绿这样的颜色,但服装样式较为简单,没有太多的华丽图案。
不过无论是白鹿或是金晨,她们在剧中饰演的角色都是大户人家的夫人,真正到了皇宫之中,服饰风格则更为绚丽。以嫁进皇宫的大姐姐孙有贞为例,杨蓉饰演的这一角色由于人物设定十分善良温和,因此她的服装也没有用雍容华贵的紫色,红色,而是以淡雅的色系居多。比如粉色的服饰,契合人物的性格,但服装上的刺绣图案却更为复杂,也彰显了人物的身份。
《玉楼春》的服化道究竟有多么用心不言而喻,哪怕是几位演员,全部身着红色的服饰也有所区别。比如温峥嵘饰演的角色较为年长,因此她没有选择大红的服饰,而是选择了暗红色,这就与年轻人更好的区分开来。
除了服饰之外,这一次《玉楼春》的亮眼之处,还有剧情结合皮影戏。单单是剧作一开场,便是用皮影的方式向观众一一介绍人物。这种方式无疑是让人耳目一新的,同时也再次弘扬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光是这份用心,《玉楼春》就应该被更多人看到。
于正美学,是国风审美的再输出
从《延禧攻略》到《玉楼春》,于正的美学风格已经是独树一帜了,且备受观众的肯定。但是在这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于正所谓的美学,其实就是色调饱和度极高的阿宝色。
无论是古装剧服饰的发展,或是影视剧审美的提高,一直都是循序渐进的。在2015年之前,大部分古装剧的风格都与于正的剧作《宫》,《笑傲江湖》等十分相似。艳丽的颜色居多,更能够吸引观众的眼球。相信不少观众在换台时看到这样的画面都会忍不住稍作停留。
因为大部分剧作的风格都是如此,观众也并不知道真正的高级究竟是什么样子的,直到2015年《琅琊榜》这部剧作的推出,才让清冷的高级灰色系被看到。自此之后剧作的风格也开始大变,以于正剧的《延禧攻略》最为突出。
于正美学之所以形成,就是因为他的剧作风格无论是在服化道的选择或是滤镜的运用上,都开始倾向于高级灰。即便是一些饱和度较高的大色块,在这样的滤镜之下也能够融入到其中,不会让人觉得突兀。
故事背景相似的《如懿传》和《延禧攻略》,从整体的画面感来看,必定是《延禧攻略》胜得更为突出,这就有赖于于正对于服饰风格的考究以及一些道具的制作。哪怕是细节到演员头上的绒花,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而到了《玉楼春》中绒花也再次被运用,且单单是从开场辣目洋子模仿洛神图的细节就能够知道,从发饰到服饰再到装饰,都是1:1的还原。但早前的古装剧作却往往是同一套衣服好几部作品共用。
于正美学的成功,不仅助力其剧作出圈,同时也是将国风审美再输出,让更多的人看到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国风审美的高级。
而支撑这些高级审美的,就是中国的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