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日军工作的汉奸女特务柳尼娜,是姚苇的顶头上司(影片将这个上司设计成女性是有寓意的,因为在真实的情报战中,利用女色策反或诱惑对手是常见的招数,柳尼娜和姚苇的暧昧关系虽然没有直接表现,但二人后来的肢体语言和台词都有所暗示)。姚苇变节后,柳尼娜要求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拉李侠下水。
如果拉李侠入伙仅仅是为了给重庆发报,这个理由不够充分。因为姚苇也是报务员,他完全可以自己把有关信息发给重庆,为什么非要用李侠呢?影片没有解释,按照李侠的判断,只能说是日军情报机关犯了一个低级错误。实际上这根本不可能,只能说是那个年代的电影特征之一,就是必须丑化敌人。
演员曹锟因为这个角色被观众所认可所熟知,足以说明这种人物在谍战片中的重要性。而六十年前的《永不消逝的电波》,王心刚饰演的姚苇,堪称中国谍战片中的第一个“谢若林”。
这样的人物,在那个年代,注定是符号化的,但王心刚塑造的这个人物,对谍战片的创作却有启迪作用。试想,如果将这个人物拓展成一个双面间谍,将他和柳尼娜的暧昧关系改进为情侣关系,甚至是相互猜疑的谍中谍关系,那是不是更有意思?
但是说到今天的谍战片(剧)的创作,一部《潜伏》所取得的成就,至今无人能超越。什么《悬崖之上》,什么《叛逆者》,花里胡哨而已,与真实的谍战完全不搭界。
真实的谍战,姚苇也罢,谢若林也罢,都是不可或缺的人物。因为所谓谍战,不仅是智慧的较量,也是精神的历练,更是情感的比拼。《卡萨布兰卡》(北非谍影)如此,《西北偏北》如此,《潜伏》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