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节目有多火?河南人没有不知道的

麻花影视Aaron影视资讯人气:659时间:2025-07-07 01:02:03

这节目有多火?河南人没有不知道的

这节目有多火?河南人没有不知道的

到目前为止,这个将近30年的节目依然准点播出,2018年吉尼斯将《梨园春》认证为:《世界上持续播出时间最长的中国电视戏曲节目》。

说起河南最火的戏曲节目《梨园春》,席梦脑中就浮现出儿时的画面……

很多戏班子游走唱戏时,附近的孩子们就在台下疯跑玩耍,经常到后台“涂脂抹粉”,学两嗓子。

席梦家是唢呐世家,从太爷开始就是镇上有名的唢呐大家,她平时除了跟着父亲学吹唢呐,还跟母亲学唱豫剧

逢周末活动多,父母、大伯和姑姑外出演出时,奶奶就带着十几个孩子围在家里仅有的一台电视机前看《梨园春》。

奶奶一般五点就开始烧汤,大家囫囵吃完7点就整齐端坐在电视前准备好。用席梦的话说,“连夹杂的广告也要看,生怕错过一秒钟”。

那时1999年,和《梨园春》同年生的席梦5岁,也是9岁童星秦梦瑶一夜爆红的一年。

“我恨秦梦瑶,她就是家长眼中‘别人家的孩子’,就是因为她们的优秀,我被家长嫌弃。”席梦有时会开玩笑地这样说,看着电视里小孩大打扮、一人分饰四角的秦梦瑶,家长就会指着她和哥哥的鼻子说:“你看人家,再看看你。”

气得席梦哭鼻子。刚练完功开完嗓的席梦就会胸有成竹地对父亲说:“你把电视砸开,我要钻到《梨园春》上唱戏。”

看着一本正经又气呼呼的席梦,父母哭笑不得。

01

打擂后的“明星效应”

这只是梦想成真的开始,在《梨园春》这个“造梦舞台”上,顶格了她的高光时刻,为她的戏曲之路开疆扩土,打开了一扇大门。

多年后,令父母没想到的是,席梦真的登上了《梨园春》的舞台,在多次报名无果,已准备放弃时,席梦竟然入选了。

2017年,23岁的席梦已经是河南艺术职业学院的一名戏曲专业学生了。她参加了《梨园春》李树建专场“一起唱戏吧”,一曲《清风亭》老婆子撞树血飞溅,把李树建唱的忍不住抹眼泪。在赛后点评时,李树建说:“席梦是第一个把我唱哭的”。

也正是因为《梨园春》,席梦展现了她“老天爷赏饭吃”的老生嗓子,收获了一票戏迷。

2018年,席梦前往《梨园春》打擂,虽然是成人组中年龄最小的,但是凭借感人的唱腔和稳准的台风成为擂主,在颁奖时,她忍不住落泪了。

席梦清晰地记得,那天,父母、哥嫂、朋友都在现场为她加油。父亲早已经化身“经纪人”,在村里的微信群刷屏预告,让大伙准时收看节目。

以前的人流行一句话,有啥好事了“许台戏唱唱”,比赛结束后,父母真的想给席梦整一台小型演唱会,感谢乡亲们的支持,但是因为没有戏台就搁置了。

这只是梦想成真的开始,在《梨园春》这个“造梦舞台”上,顶格了她的高光时刻,为她的戏曲之路开疆扩土,打开了一扇大门。

三年来,席梦继续深造学戏,拜李树建为师,为“豫剧人李树建”直播间搞策划,偶尔也会再次登上《梨园春》的舞台。

十几年过去,席梦和堂兄妹都长大成人,各奔前程;不变的是每周日晚仍守在电视机前的奶奶,岁月不改,周而复始,期待着孙女孙子再踏上《梨园春》的舞台(席梦的堂叔席超曾获2002年少儿组擂主)。

受《梨园春》的影响,席梦在戏迷心目中成了女版张元秀的代名词。现在晚上直播,她至少要唱三遍《清风亭》,她唱《泪洒相思地》,戏迷说是张元秀版《泪洒相思地》;她唱《三江水》,戏迷说她唱的是张元秀版《三江水》。

师傅李树建也最喜欢她唱“老婆子撞树血飞溅”,每听一次都眼眶泛红,对外人说起席梦也直夸这出戏唱得好。

除了红,打擂成功对席梦最大的影响就是:演出费涨了。虽然还是在校生,但是她不仅能养活自己,还能孝敬父母和奶奶姥姥。

02

创造惊人收视率的节目

最受欢迎的为啥是“娃娃戏”?

《梨园春》节目收视率最高达35.7,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数字,也树立了它在中国戏曲节目的里程碑,各电视台的戏曲类栏目和戏曲频道如雨后春笋般诞生,一时间促成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化局面。

90年代是电视横行的年代,许多节目创造了惊人的收视率。

1994年在河南卫视晚间黄金档推出的《梨园春》在5年后开始大胆尝试,将节目加入竞技元素:即戏迷擂台赛。这一前卫大胆的设置,节目戏迷观众积极参与节目,栏目收视率不断攀升,一度成为当时的热点话题。此外除戏迷擂台赛,名家名段欣赏外,还有戏曲小品,相声,戏曲MTV等各种节目形式,参与和竞争是《梨园春》的关键字,节目迅速在走红。随着栏目影响力的持续扩大,栏目组策划了一些省外演出:

2000年赴新疆慰问演出。

2001年在北京连续举办梨园春戏曲周,轰动京城,受到中央领导的高度评价和观众的热烈欢迎。

2002年,栏目赴港台进行现场直播,开创了跨海峡直播的先河……

《梨园春》节目收视率最高达35.7,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数字,也树立了它在中国戏曲节目的里程碑,各电视台的戏曲类栏目和戏曲频道如雨后春笋般诞生,一时间促成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化局面。

到目前为止,这个将近30年的节目依然准点播出,2018年吉尼斯将《梨园春》认证为:《世界上持续播出时间最长的中国电视戏曲节目》。

但是,在戏迷心目中,《梨园春》最受观众喜爱的还是那些“煞有介事”的娃娃们。

03

除了一夜爆红,还影响一生

20年里,《梨园春》和戏曲都未离开她的生活,亦师亦友,如影相随。

今年62岁的豫东农民魏雪琴目前在郑州带孙子,她不识字,也看不懂戏词,但是说起戏来头头是道。

村里唱大戏的机会不多,早先就是听广播,后来家里买了电视,她就变成了忠实戏迷,但是最爱看的还是娃娃戏。

“我叫不上来名字,就是那个唱《花打朝》的小女孩,扎着俩小揪揪,穿一身红衣服,那股劲真是,能得很。”魏雪琴说的就是2001年《梨园春》少儿组擂主尙嘉宝。

这位豫东老人可能不知道,它记忆里的4岁小女孩现在已经是中国音乐学院的研究生了。

《梨园春》之后,尙嘉宝迅速蹿红,2002年获得第六届中国戏曲小梅花金奖,之后更是成为央视和各大卫视晚会的常客,同时也经常“回家看看”,为《梨园春》的戏迷再唱几段。

张爱玲说过:“出名要趁早”。

《梨园春》对她的影响有多大?尙嘉宝的回复是:影响到三观。

3岁跟着《梨园春》学唱花木兰,颇像模像样,父母看到了她的天赋便有心教授。

因为参加了这个节目,她从此与戏曲结缘。小小年纪便经常外出演出,开阔眼界之余为她打开了认识世界的一扇窗口,从而有机会了解自己。

虽然唱的流畅熟练,但是那时的尙嘉宝还并不知道戏词里的家国情怀、儿女情长是何意。长大后的她发现自己对戏词很感兴趣,言简意赅的戏词搭配百转千回的唱腔,将古今百态和世间哀乐演绎得淋漓尽致,让她沉醉,最终影响到了她选择的专业。

“能将爱好和专业相结合,我觉得我是幸运的,这功劳就归结于《梨园春》。”此外,尙嘉宝成为擂主后,有幸结识很多戏曲名家。他们熟练老道的表演和技压群雄的唱腔给了她很多启发。

20年里,《梨园春》和戏曲都未离开她的生活,亦师亦友,如影相随。

04

带动娃娃学戏

或能为戏曲传承贡献一份力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梨园春》就像是现在的综艺选秀节目,成为不少小朋友的“造梦工厂”,为她们提供了一个展示才能的舞台,甚至影响她们一生;同时,也因庞大的受众群体引发豫剧热,带动更多孩子走进中华传统文化——豫剧。

其实,因《梨园春》走上戏曲路,因《梨园春》走红,走向全国舞台的孩子很多。比如秦梦瑶、孔莹、牛欣欣、李鹏杰、张玫、刘龙龙、李康康等。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梨园春》就像是现在的综艺选秀节目,成为不少小朋友的“造梦工厂”,为她们提供了一个展示才能的舞台,甚至影响她们一生;同时,也因庞大的受众群体引发豫剧热,带动更多孩子走进中华传统文化——豫剧。

豫剧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更是中国第一大地方戏曲剧种,在全国共有161个豫剧院团、1000多个民营剧团,号称“十万大军”。其从业人数、剧团数量、流布区域皆为全国之最。从东海之滨到天山脚下,从天府之国到宝岛台湾,到处都能听到豫剧激越铿锵的旋律和耳熟能详的唱段。

但是,令人担忧的是,近30年来,随着豫剧观众的老龄化,豫剧覆盖的地域呈收缩之势。与历史上豫剧曾广泛流传到全国20多个省区市相比,其生存的空间不是拓展了而是缩小了,豫剧的观众群体减少了。

所以,解决豫剧青黄不接的现状,不断培养新的豫剧观众,是河南戏曲人的当前要务,而发扬豫剧培养传承人就得“从娃娃抓起”。

学戏的孩子大多出身梨园世家或者与梨园相关,而《梨园春》的娃娃们成长之路带动了一批家长和孩子加入豫剧大军,或许能为豫剧发扬光大贡献一份力量。

收藏

举报

优秀电影推荐

更多

本站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至jmlliu@outlook.com (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 2025 麻花影视 苏ICP备888888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