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一般的晚会还是春节联欢晚会都被植入了大量的广告,并且主持人明目张胆地为广告厂商宣传站台,而且还要忽悠观众抢红包。其实,电视台的晚会已经显出衰败之相,被广告给毁了。
原来有相声演员说相声,说的是晚会插播广告会变成什么样子,电视剧插播广告会变成什么样子,不但把节目给毁了,而且把主持人变成了叫卖的店小二,让节目质量和档次大大下降,没什么值得借鉴和观看的东西了。没想到,这种讽刺相声的内容不出十年居然变成了现实。
广告商不但在节目中大量植入广告,比如演员手里拿的杯子,送出去的礼品,开的汽车等等,简直大量渗透,无孔不入。到现在,互联网巨头们参与进来,舍得烧钱,成为晚会的主要赞助商,还要让观众隔一段时间就抢一次红包,红包总金额非常大,能达到十几亿,甚至一百多亿,还有的宣传能撒出去一千亿元红包,但也只是吸引眼球而已,达到最大的广告效应。主持人也是卖力宣传,但并非不知道。宣传之后,人们以为他们说的是真话,就会关注广告内容,关注抢红包的时段,而忽略了节目本身甚至忽略了节目主持人的话语,注意力出现了严重转移和偏差。结果又如何呢?当然不是很理想。大家都被广告商忽悠了一把,抢到手的红包基本上不能提现,要么就是购物券,要么就是优惠券,要么就是让人拉人头的奖励,反正不能让人轻松提现,基本上都是进一步做广告,扩大宣传和影响。或许,广告商已经和电视台签了合约,给电视台多少广告费,而不是让他们白宣传的。至于观众的接受与不接受,抢不抢红包,红包兑现不兑现,电视台就不管那么多了。反正也是免费的服务,大家又都喜欢免费的,还喜欢凑热闹,不被忽悠才怪呢!
大家似乎都很宽容,不会在红包能不能兑现问题上较真儿————毕竟是免费抢的,就是不能兑现也没损失什么,顶多损失点时间,而那点时间就是用来娱乐的,抢红包就是娱乐活动呀,谁还会在那么仅有的一点零钱方面较真儿呢?况且大家又不是没钱,要是真在乎那点红包里的钱,也就被人笑话了。当然,大家也不会对晚会节目的质量有什么腹诽,就是有一些议论,电视台也是不知道了,或者装作不知道而已。平时,大家看到的综艺类节目比起晚会节目可能要好,而且已经见惯了大场面,不会因为晚会大场面表演而大惊小怪,况且,看多了这样的晚会节目也就知道晚会的套路了,千篇一律,毫无创新。而导演嘴里的创新也就是植入广告,让观众抢红包,要不就是在服装和道具方面烧钱,其实并不可靠。艺术不一定靠烧钱才能创立起来,需要导演费尽心思,反复打磨。而晚会一般并没有怎么打磨,所谓的打磨也就是空耗时间,演出之后还是迎来嘘声一片。除了审核过严,就是广告植入了。那为什么不对植入的广告审核过严呢?
因为广告直接关系着电视台的经济收入,而电视台会把收视流量直接转化为广告费,实现流量迅速变现,至于节目好不好就不管了,因为再好的节目也不一定能过了审核那一关,过了审核的大多都是唱赞歌的,群舞的,或者演一种底下官员搞形式主义或贪污腐败,最后由上级领导来收拾残局的小品,算是语言类节目了,要是相声,更是乏善可陈,讽刺性大大降低,而说些颜值、个人琐事的内容增多了,说白了还是没意思。
晚会已经被时代所淘汰,之所以还在办,就是因为某些方面需要,而不是老百姓需要。网络的普及,让人们见惯了各种节目的表演,而对于晚会节目没有什么兴趣,况且互联网建构起来的后现代主义让很多人对主流媒体十分反感,很多人都是一边看春晚,一边看手机,算是对春晚的一种另类观看了。他们其实都没看春晚节目,而只是关注着什么时间抢红包。
电视台似乎感到了寂寞,也加入网络元素,而电视台认为最能体现网络元素的就是互联网巨头发起的抢红包,其实就是广告大战,电视台只是一种广告平台,被夹裹其中,其实只是赚取了广告费用,没有什么高尚的道德和责任,更没有什么真理的传承。
电视台已经被网络所取代,不得不搬到网上,但电视还是要看的,起码对于老年人、中年人还是有用的,毕竟他们也是韭菜,需要被一次一次地收割。为了让年轻人也加入被收割的行列,就要在晚会中插入广告,还要以抢红包的方式吸引年轻人参与进来,但已经离着晚会本身的质量十万八千里了。
其实,话说回来,没有广告的晚会也好不到哪里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