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长津湖》于9月30日正式上映,至当天上午11时12分,上映首日的总票房就突破了1亿,用时仅为5时12分19秒。这让《长津湖》成为了近两个月内,票房最快破亿的电影,也是当日票房冠军。目前上映第四天,总票房突破了13亿。
在后勤补给严重不足、攻坚火力悬殊、通信联络不稳定的恶劣条件下,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依然把美军的精锐部队分割包围于长津湖,实现歼敌1.3万余人,并收复“三八线”以北的东部广大地区。自此战场态势得到了扭转,成为了朝鲜战争的关键拐点。
电影《长津湖》正是以这场长津湖战役作为背景,全景式地展现了一个志愿军连队,如何在极寒严酷环境下坚守阵地,为长津湖战役胜利作出重要贡献的故事,生动鲜活地还原了这场艰苦卓绝的鏖战。
这是21世纪中国电影第一次以故事片的形式,将史诗级别的战役搬上大银幕。总制片人于冬曾在开拍前定下目标,拍一部“留得下来”的经典,让五十年后的年轻人再看也能心潮澎湃。
时任九兵团司令的宋时轮的女儿宋崇实在观看电影之后,大加赞赏,她表示《长津湖》“拍出了中国人民志愿军钢少气多的气概”!
上战场的除了普通人家的孩子,还有国家领导人的孩子
当战争突然来袭,普通人家的孩子,像伍千里、伍万里这样的好男儿走上了战场。而奔赴战场的还有国家领导人的孩子,毛岸英——他是毛主席最器重的孩子。
普通人家的孩子和国家领导人的孩子都走上了战场,一边是毛岸英主动请战,一边是“伍万里们”响应参战。通过这样的双重视角,更立体地体现了是中国人民同仇敌忾的精神,这正正也是我军能以弱胜强的原因。
毛岸英向彭德怀主动请缨,彭德怀一开始是拒绝的,但毛主席最终还是将儿子送上了战场。毛岸英最终将热血洒在了抗美援朝的战场上。当他牺牲时,除了彭德怀,无人知道他的真实姓名与身份,只知道他叫“刘秘书”。这些舍生忘死的战士们,都是国家和人民永远铭记的英雄儿女。
最惨烈的不是在战场上牺牲,而是在赶赴战场的路上
电影逐步铺开剧情,也是逐步铺开当时的战情。影片全方位展示了志愿军经典的“三三制”战术,如何利用地形做到分散兵力、如何夜战行军歼敌,这些打法都融入到了电影的战斗场面中。
本片在展现战争戏时,主要聚焦到七连身上。他们接到的第一个任务,就是护送电台。然而护送的过程中需要深入战场,没有任何预兆地,他们就要面对美军在空中侦察的飞机。
天上的飞机不在射程范围以内,服装和石头颜色也相近,当时最保险的办法就是隐蔽于乱石之中。虽然美军没有侦察出异样,依然以一种游戏的方式投放了不计其数的炮弹。
顿时间,石滩中血肉横飞,许多战士在不声不响中牺牲。新兵伍万里亲眼看到了死亡,情绪复杂,既有恐惧,更有不解与愤怒。很多观众被这场乱石滩轰炸戏给震撼到,同时也感受到了美军的残忍与志愿军面临的致命危机。
不光要跟敌人较劲,也是在跟老天爷较劲
电影里面有一句台词,“我们不光是跟老美较劲,也是在跟老天爷较劲啊!”志愿军进入朝鲜后就遭遇了极寒天气,在零下四十度的极端环境下,与装备精良的美军展开生死对决。
美军的热咖啡滴水成了冰,穿着皮袄的美军还在叫苦不迭。在美军吃着火鸡大餐过感恩节时,我军在山坡上躲避狂风暴雪,每天只能以一颗瘦小的冻土豆果腹。
最震撼的一幕发生在影片的后半段,一个冰雕连的出现,震慑的不只有现场的观众,大受震惊的还有当时的美军军官,他才领悟到了这场战役中,美国不可能战胜这样钢铁意志的军队。
中国人民志愿军就是这样凭借“钢少气多”,战胜了“钢多气少”的美军,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电影《长津湖》最终呈现出的效果,显示了战争的残酷和敌军的惨无人道。让更多人认识到,抗美援朝精神是一种不可战胜的力量,也是中国人伟大的精神。
片中这句台词道出这场战役的终极意义——“我们把该打的仗都打完了,我们的后辈就不用打了。”后辈不是别人,就是坐在大银幕前观看本片的观众。
抗美援朝对于中国人来说,那是中华民族站起来后,第一次取得对外战争的胜利。在国庆假期走进影院,共同感受这样一段战争史诗,一起铭记历史,向中国人民志愿军致敬。